正在展出的“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展出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手稿和书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英烈们对党的赤诚,对家人的深情。这一段段珍贵的红色记忆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参观者。
“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这封3页纸的书信(仿件)写于1941年的7月,是李云鹏的一封家书。从信中可以看出,当时部队作战频繁,经常转移。还没有等来家里的回信,他就转移到其他地方战斗了。信中一句“待风息波静,凯旋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体现了他对抗战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强信心。但不幸的是,一年多之后,23岁的李云鹏在刘老庄战斗中壮烈牺牲。当时为掩护群众转移,82位年轻的勇士面对20倍于己的日伪军,毫不畏惧、奋勇血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日诗篇。李云鹏也成为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中唯一留下书信的人。
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征研一处处长田艳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面的就是可以体现出我们革命先辈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四处征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这种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江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区域。此次展览以大篇幅反映了从1938年4月下旬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起,新四军驰骋江淮大地的史实。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档案集萃展板前,共集中展示了58份档案和文献,很多参观者都久久驻足,细细阅读。英雄已逝,但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激励着后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南京第十四研究所质量部党支部书记张其政说:“革命先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美好的生活。作为军工人,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要求,作出我们更大的努力。”
参观者孙伟说:“我读完以后非常受感触。进一步了解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倍加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将这种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持续奋斗,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对那些革命先烈们最好的怀念。”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奉铭 王从 陈超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