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渡江第一船”激励观众奋楫新时代
“京电号”模型亮相“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
2021-07-16 08: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陈俨 摄

记者 周 娴

黑色的铁皮顶、朱红色的轮舵、褐色的长条桌、斑驳而沧桑的船身……近日,在“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京电号”小火轮模型格外瞩目,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合影。

“这本是南京发电厂的一艘船,在1949年南京解放之际,成为第一艘运送解放军官兵进入南京的船只!”“京电号”模型旁,志愿者赵飞翔声音洪亮,在他的讲解中,船头“京电号”这3个字越发清晰,把人们的思绪拉回72年前那个深夜……

“渡江第一船”,见证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深夜,长江北岸亮起三颗信号弹,以船老大黄兴发为首的6名船工,以“运煤发电”为借口,以最快速度开着“京电号”驶向了浦口码头。

“‘京电号’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最先进的钢制蒸汽船,本来是南京下关的发电厂运输煤炭的小火轮,此前已在长江上往来了20多年。”渡江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小宝介绍,运送解放军过江,是它职业生涯中领受的最光荣的任务。

据资料记载,“京电号”到达对岸时,人民解放军三野35军103师、104师的指战员已聚集在浦口码头,大家争先恐后都希望率先渡江攻占南京。

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胡卓然告诉记者,作为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支部队,103师的百余名解放军指战员迅速登上“京电号”,他们在“京电号”上架起数挺机枪,从江北浦口码头出发,成建制迅速登上南岸的城区。“京电号”也因此见证南京解放,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由于‘京电号’运输量有限,一次只能载120人,大家觉得这样速度慢,后来就在小火轮后面加挂了一艘拖煤的驳船,一趟就能运送几百名解放军渡江。”吴小宝说,“京电号”不断往返于浦口和下关之间,连续作战11小时,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成为解放南京的“功臣”。邓小平、陈毅听说了“渡江第一船”——“京电号”的故事后,也欣然乘坐“京电号”渡过长江,见证南京解放。

“封江”时巧妙保住的动力船

194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103师解放浦口,直逼南京。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国民党军队下令“封江”,将江面上稍大的船只拖往南岸,一些小船则被烧毁。渡江作战,找船成了当务之急。

“渡江战役之前,南京电厂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以运煤为由,要求保留‘京电号’小火轮。”吴小宝说,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的侦察员乘坐一艘小木船渡江到下关寻找船只,留在下关的“京电号”随后在部队渡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电厂职工金纬的父亲金福顺今年91岁,当时是下关电厂的电器维修工,金纬时常听父亲回忆当年渡江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就是关于保住“京电号”小火轮的:“渡江之前,解放军侦察员与电厂中共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当时,不时有国民党兵到下关码头找麻烦,企图征用船只。船工们紧咬着电厂运煤船不能动用,这才保住了解放军渡江时唯一的动力船。”

金纬告诉记者,解放军渡江的时候,父亲刚工作没多久,听到解放军要来了很激动,“当时,下关电厂周围遍布芦苇荡,江面上也是黑压压的一片。在解放军来之前,父亲特地对船上设备进行全套维护,保障运输途中不发生意外。”

在“京电号”小火轮展柜旁边,吴小宝告诉记者,当时解放军通过地下党联系了电厂的厂长,厂长非常支持,立即派出“封江”时巧妙保住的“京电号”小火轮,安排了6位船工,将船开到江北。金纬听父亲说,渡江的时候,在厂里就能听到枪炮声,等运完解放军之后,天都快亮了。

“服役”70多年,多次参与抗洪救灾

新中国成立后,“京电号”小火轮继续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

渡江战役之后,“京电号”小火轮长期在下关电厂服役。上世纪70年代,“京电号”离开南京,进入淮阴电厂。几年后,又被调拨给灌南县从事货物运输,编号“苏淮605”。

吴小宝透露,“京电号”小火轮除了运输货物,还完成了多次抗洪救灾的艰巨任务,直到1997年才正式“退役”。2009年,渡江胜利纪念馆建立新馆的时候,“京电号”回到南京,陈列在纪念馆广场中央。

在展览现场义务协助讲解之前,南航金城学院学生赵飞翔只了解渡江战役的“皮毛”,近10天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貌不惊人的“京电号”小火轮越发崇敬,“那个年代,解放军靠这样一艘小船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很震撼!现在,我们有蛟龙号、有‘奋斗者’,国家越来越强大了,我们青年更要奋发向上,不辜负先辈,不辜负时代!”

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的张连芹和“京电号”小火轮模型合了张影。此前,在单位组织的党课中,她不止一次听说过“京电号”小火轮的事迹,老一辈电力人的勇敢无畏让她钦佩。“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老一辈电力人传承下来的艰苦奋斗的品质不能丢!”张连芹说。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