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描述
小张(化名)同学在心理普查中显示有抑郁情绪,经了解,该生父母均为二婚,她从小随母亲一起来到现在继父家中。小张在上小学时,母亲为继父生了一个男孩,她觉得自己立刻就被忽略了。高中以后,父母经常吵架,关系变差,而且小张觉得父母很少关注自己,并且要求很高,自己难以达到。高二下学期,小张曾被诊断抑郁症,休学回家服药治疗半年,因此高考分数不理想进而上了大专。继父在物质上给予支持,但是经常与小张吵架,甚至怀疑、辱骂她,每当想起家中情况,暗自伤心落泪,还有轻生想法。
因素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的家庭环境影响导致心理问题。
1. 小张怎样面对和接纳自己的家庭环境。
2. 引导小张缓解抑郁情绪、重拾信心,过好大学生活。
处理流程
(一) 主动联系约谈,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在筛查心理普查结果的时候,发现小张父母离异,且潜在风险较高,于是马上与小张的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在具备一定基本信息基础上,主动联系小张,表明要和小张进行新生适应性约谈,和小张商定约谈时间和地点。
在谈话过程中首先声明谈话保密,再运用心理辅导的相关技术,努力理解和接纳小张,让小张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心以及平等待人,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小张逐渐卸掉防御,声泪俱下诉说家庭带来的伤害。小张的原生家庭有些重男轻女,父亲和爷爷奶奶都不太喜欢她,她出生后父亲曾想把她送人,在母亲的阻拦下没有送成,后来父母在她5岁时离婚了,随后各自再婚。在她的记忆里亲生父亲从来没来看望过她,爷爷奶奶等亲人也断了联系。小张跟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在弟弟没有降生之前,她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母亲和继父会给自己买玩具零食,会带自己出去玩。有了弟弟之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弟弟变成了家庭的中心,母亲和继父不再宠爱自己了,开始对自己变得严厉。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上初高中,上大学,母亲和继父之间也经常吵架,关系越来越不好。他们有时还会说一些让自己伤心的话,比如母亲会说“你要清楚自己的地位,养你不是每天让你瞎玩的”。继父对自己也是各种怀疑,怀疑自己早恋,怀疑自己偷家里的钱花。他们对小张要求很高,学习成绩、穿着打扮、与人交往,小张感觉这个家又像之前一样了,而且自己无时无刻在被家人逼迫。
从小张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我基本了解了小张的家庭情况和她现在的状态。小张敏感、自卑,经常处于抑郁情绪中,对父母的感情非常纠结,又爱又恨。现在远离家乡读书,身边舍友和朋友对她很好,有新的支持力量。我与小张约定每两周约谈一次。
(二) 重新看待家庭,从接纳新的父母开始
原生家庭破碎、重组家庭高压给她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她曾因此患抑郁症。小张很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她的心理问题的确主要由家庭而来。但是当前她最需要做的是勇敢、正确地看待目前的家庭状况。
第二阶段咨询中,我和小张谈到了她的原生家庭。小张的亲生父亲家族庞大,本来与母亲不和睦,因为小张的出生加剧了对母亲的歧视,有时甚至会暴力相加,小张的母亲不堪忍受于是离婚。在小张的记忆里,父亲是张牙舞爪的形象,母亲则是弱势,一直抱着她哭。小张觉得,虽然父母关系不好,但好歹还是一个完整的家,她模糊记得父母抱着她在过年赶集时候的快乐情景。
我与小张一起梳理了一下她认为的“幸福家庭”的特点:父母双全,关系和谐,关心自己。回忆了她小时候原生家庭的美好时刻和不足,最后,共同分析现在这个家庭的情况。
继父出现在她刚上小学时,他把母亲和小张带到一个新的房子里生活。他对母亲和小张很好,母亲经常告诉小张要感恩这个“爸爸”。小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也逐渐接受了继父。但是母亲和继父对自己的好随着弟弟的来临而变化了。自己要做家务,要努力学习,要帮忙照顾弟弟,还要被动当作父母情绪不好时候的出气筒。
我请小张对比分析“幸福家庭”、原生家庭和现在家庭各自的优缺点,重点是找出现在家庭的温暖之处。之后引导小张重新看待目前的家庭状况,站在局外观察新父母的关系,进而逐渐接纳新的父母,化解心结。每次咨询结尾都会有放松训练,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三) 主动联系父母,正确沟通消除误会
小张基本不会主动联系家里,不过继父会每个月给自己打个电话问问学习生活,可是自己总会和他吵架,因为他会“怀疑我做了坏事,不跟他说实话”。我与小张一起分析“真正的和父母沟通”,小张发现自己其实几乎不跟父母有深层次的沟通,自己在高中的时候曾受到父母深深的伤害,还患上了抑郁症,自此不愿与父母有深入的交流。现在父母是很想了解她的,但是她不愿意。我建议她每两周分别与父母视频一次,尝试着主动告诉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想法。
我与班主任联系了小张的父母,父母表示确实忽略了她的感受,想要弥补,小张却不理解他们。我与父母约定他们和小张通话或者视频时候,不能吵架、发脾气,从聊生活开始,慢慢入心。
另外,我还建议小张和自己身边的舍友和朋友聊一聊,了解一下其他人的家庭状况,比如他们是如何和父母沟通的,他们眼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
(四) 跳出情绪怪圈,乐观积极面对未来
理清思路,提供建议,积极行动,小张慢慢接纳了她的家庭环境,也会主动与父母进行视频沟通。但是一旦父母给她传递了负面情绪,小张很容易深入进去,无法自拔。我建议小张学会“情绪打包”,在一天的固定时间想家里的事情,而不是整天都把自己陷入这种情绪里。同时引导小张找出并纠正不合理信念,树立积极信念,让其对父母关系和对自己的关系有一个充分和合理的认识。通过多次辅导咨询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小张逐渐走出抑郁,认真规划大学生活,树立人生目标,真正建立起面对现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教育建议
1. 面对“恶劣的家庭环境”,承认它不好比期望它变好更现实。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都与不和谐的家庭有关,父母之间的不和睦关系是造成家庭环境恶化的首要因素,而孩子往往是受害者。很多孩子都向往一个和谐家庭,小张曾说,只要家里有温暖,哪怕一辈子做家务也心甘情愿。但是父母关系的改变是异常困难的,孩子只有真正面对这种现实,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成长成熟。
2. 心理约谈,重点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对待类似有家庭缺失和敏感的学生首要的是尊重,把她当做孩子看待,不要上来就讲一大堆道理,多倾听,有时也要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逐步赢得学生的信任感,信服感,后面给出的建议和指导才可施行,否则只能沦为形式。
案例点评
所选案例具有代表性,案例分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事实清楚,分析到位。该案例反映的是典型的大学生因家庭环境影响导致的心理问题,案例中的小张来自重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继父虽然在物质上给予支持,但是经常与小张吵架,甚至怀疑、辱骂她,以至于小张情绪抑郁甚至还有轻生想法。心理辅导老师前期了解情况,建立信任关系,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小张从多角度看待父母吵架、父母和子女关系,采用放松疗法等缓解小张的抑郁情绪,取得了良好效果。最后,根据这一案例工作,作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