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困难援助
2022-04-20 19:30:00  作者:赵娣  
1
听新闻

信息描述

郭同学,男,该生家庭经济特别贫困。自大一入学以来,在学习之余,他一直在校外兼职打工补贴生活费,甚至寒暑假也很少回家。整个大学三年平时都谨言慎行,做事一丝不苟,但在毕业前夕,经过一段时间的留心观察,我发现该生常常双眉紧锁,意志消沉,班级的班会或活动经常缺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焦虑状态。

因素分析

我主动找到该同学,询问他这段时间状态不佳的原因。刚开始他低着头,沉默不语,后来轻轻叹了一口气,说:“要一个稳定的、收入高的好单位,才能不辜负自己十多年来的辛苦努力和父母的希望,尽早还清贷款,为家里分忧,找份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啊?”我让他把求职的详细情况跟我说说,他说:“本来还以为我们是经济类专业,应该好找工作,结果简历投了有十几家,有的说专业不对口,有的是面试没过,有的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还有的要求有初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说完,他流露出沮丧的神情,不愿与我对视。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 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不足

和郭同学谈话后,我首先查阅了他的专业课成绩。该生来自外省农村,学习基础比较弱,为学费和生活费在外兼职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一定程度上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该有的技能证书,如初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没有考过,这是其求职竞争力的短板。同时,综合能力欠佳,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用人单位在选拔人员时最看重的。而在大学期间,由于心理自卑影响了他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导致这些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择业观念不切实际、就业自我期望值过高

抱着“考大学跳龙门”的想法,郭同学对工作的要求很苛刻,想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大企业,而且工资要高。

处理流程

首先,认清形势,摆正心态。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客观的就业需求与毕业生主观的择业观念相冲突,这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倡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抛弃求大求稳的传统就业观念。毕业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匹配的职业和岗位,到最适合自己、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避免挑肥拣瘦,失掉就业机会。

其次,建立自信,战胜自卑。我多次鼓励郭同学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外在的世界和未来,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才能,勉励自己经济拮据不等于知识贫乏,鼓励自己信心十足地去投入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要求他学会正视别人的眼睛,用眼神传递信心,不放过每一个练习讲话的机会。

最后,一对一指导,优先推荐。我和他一起对他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鼓励他根据自己的条件评价调整就业目标。协助她修改润色求职简历,训练指导应聘礼仪和面试技巧,建议他把就业方向转向苏北苏中地区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提高成功率。我重点关注并收集与他情况相匹配的岗位需求,推荐他去相关企业应聘面试。

我将郭同学推荐到了苏北某地一家规模不大但不需要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企业。他面试时沉着冷静,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坦诚地介绍自己的学习和个人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表示愿意在企业从基层做起,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一段实习期的观察,企业综合考虑到他言谈实事求是,为人忠厚老实,做事能吃苦,最终应聘成功。现在,他已成为该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发展前景良好,同时,他通过自己的工作收入,已偿还了部分家庭欠款。

教育建议

第一,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学生入学刚开始,通过学院的“一对一职业生涯导师帮扶制度”,老师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作出职业生涯规划,作出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的正确选择,实现人生目标。

第二,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用求职技能的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不应单纯从事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机械劳动,而应与提高综合素质及其技能相结合,市场决定定位,提高用人单位看重的实用技能。

第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资助工作不仅是对学生物质方面的给予,更应成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输出的过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案例点评

所选案例具有代表性,案例分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事实清楚,分析到位。本案例是一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就业受挫而产生的情绪焦虑,案例中的郭同学因专业知识技能不足、择业观念不切实际、就业自我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导致就业受挫,情绪沮丧。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首先帮助该生认清形势、摆正心态,鼓励该生积极乐观、自信自强,再一对一指导,优先推荐该生就业机会,最终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