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远离借贷,珍惜生活
2022-04-20 19:04:00  作者:徐静  
1
听新闻

一、 案例信息

(一) 案例简介

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一例当下大学生常见的一种网络借贷的现象。该同学木子(化名)没有足额的钱借给同年级同专业不同班级的朋友王某,因抹不开兄弟义气和面子,答应朋友王某借助该生的身份证、学生证等基本信息从网上利用分期乐、名校贷等网络借款软件分别贷出05万、1万元,合计15万元人民币,借给朋友王某,王某当时承诺每月替木子还款。结果王某在还款两期后开始经常躲避该生,经常失联。第三、四期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合计产生06万元左右高额利息。该生催朋友王某还款过程中产生的身体冲突和情绪失控等各种纠纷及心理问题。这是一起由生活重大事件引起的情绪干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还款这一重大生活事件的案例。

(二) 求助者基本情况

木子,男,21岁,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甘肃省天水县麦积区,出生于农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兄弟,学习很好,家中靠务农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父亲强势,脾气不好,经常责骂木子,木子害怕父亲,发生的借款纠纷不敢、不愿告诉父亲。

二、 心理问题评估及分析

(一) 求助者木子自述

2016年5月,朋友王某做投资需要用钱,王某软磨硬泡并提出分红办法后,木子答应利用网上分期乐、名校贷借款软件合计借款15万元人民币给王某。2016年6月、7月王某按时还款,8月、9月未能按时还款,并且产生逾期金额约06万元,多次沟通交涉无果,现已联系不到王某,所以希望老师能帮助联系王某或王某的家长,催其还款。

(二) 观察及他人反映

该生的情绪问题较为明显,焦虑,易怒,多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安心上课,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主动求助,希望能帮其联系王某及王某父母还款,解决问题。无躯体症状,没有做心理测试。

同宿舍同学反映木子情绪低落,易冲动,8月底开学初两人见面,有过身体冲突,已报警,请警察协同处理。在宿舍比以前上床睡觉的时间要早,每天无法安心上课,跑到王某上课地点进行蹲点陪同,拦截王某还款。

(三) 评估与诊断

通过求助者陈述、观察和调查了解,该生的情况是“由网络借贷产生高额费用且无法偿还”的这一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求助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情绪问题较为明显,焦虑,易怒,多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无法安心上课。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虽然效率下降,但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认识清楚,主动求助,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

(2) 根据求助者焦虑,易怒,多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安心上课,并且出现的时间只有1个月,无泛化现象。

(3) 社会调查显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正常。

(4) 鉴别诊断:本案例应与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相区别的基础是因现实刺激引起,无退缩行为,无泛化现象,病程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社会功能良好。

由此,诊断该生属于为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他的问题是因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突发心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一是如何引导木子的调节情绪,并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投资导向;二是如何让王某把钱还给木子。

三、 处理流程和实施办法

解决该生的问题要分成两步走:一是求助者的情绪调节;二是帮助该生解决还钱的重大生活性事件。

(一) 求助者情绪调节的实施方法及原理

1.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 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她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信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继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 处理流程

1. 主动约谈,认真倾听,确立信任。

开始的谈话过程中会有阻抗,阐述事情的时候,言语较激动,防备心较重,后期经过多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能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准备凭证和材料,同时能按时上课了。

2. 敏锐观察,适当安抚,引导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木子的学习、生活、交友、家庭等情况,从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他存在着“为兄弟两肋插刀”“投机投资”等不正确的观念。因此,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首先矫正他的一些不良认知,动摇非理性信念,用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认知的改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别人不借钱给王某的原因。②权衡借钱的利弊,自己是否有承受力。③从焦虑到愤怒的盲目性。④以正规的途径和方法要回钱财的重要性以及所有归咎于他人的不合理性。

3. 耐心疏导,积极调试,真诚感化。

结合木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了解和掌握木子因借款导致一系列应激反应的形成过程,通过“共情、倾听、提问、表达”等一般化技术引导木子接纳情绪,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是正常的,一般人遇到这个事情也会出现这些情绪。同时帮助他从接纳情绪到疏导情绪过程中,利用放松疗法,比如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放松技术,缓解改变木子焦虑、愤怒的情绪,用真诚和爱心给予木子温馨的关怀和体贴,引导木子调整心态,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4. 帮助该生解决还钱的重大生活性事件。

通过多次合理情绪的强化后,在能控制情绪和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木子和王某的见面,要求双方当着老师的面,把账算清,解决矛盾。

(三)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咨询与协调,2016年10月1日王某还款,求助者自述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积极意识增加,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咨询师认为求助者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

四、 教育建议

网络借贷导致的心理问题获突发事件是近几年学校和心理健康咨询中比较常见的重大生活事件。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也有同学因此而选择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以期实现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1. 持续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宣传与教育。学校应持续保持金融方面的防范宣传,强化校园管理,层层推进,将金融知识和网络贷款等安全防范意识和教育延伸至班级每一位同学。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择友观和防范意识等。

2. 导致危机的最重要因素是压力和问题的重要性。当个人经历或目睹重大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时,一旦超出了平常身心承受的压力,无法通过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所面临的困难,就会陷入恐慌等情绪状态,这会使个人失去方向和自我控制能力。它有可能导致一个人的心理结构颓败。因此,在发生重大事件后,要第一时间帮助其解决该实际问题。同时,建议可以每学期不定向地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校外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讲授和引导。

3. 应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与学校班主任等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学校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学校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避免出现因疏忽或关心不足而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要靠多方力量的参与和协调。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辅导员应与学生干部和学校其他部门,比如心理咨询中心、校医室、校学生工作处和校保卫处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沟通商讨危机干预的常规措施,组成立体多维的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这样在危机真正发生时,能做到协调有序、有规可循,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班主任、辅导员除了与学校各方面配合工作以外,在对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或人群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还必须有家长或亲属、朋友、同学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案例点评

所选案例具有代表性,案例分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规范性良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一例大学生网络借贷事件引起的情绪失控及干预问题,以及还款这一重大生活事件如何得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对该生主动约谈、认真倾听,安抚情绪、引导认知,耐心疏导,积极调适,帮助该生解决还钱的重大生活性事件,最终有效化解了这一危机。根据这一案例工作,作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