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关于一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分析和思考
2022-04-20 17:11:00  作者:陆青萍  
1
听新闻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高校面临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加严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本文是对一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分析和思考,希望能为高校处理类似的心理危机事件提供实证和参考。

一、 案例信息描述

李某是一名大三女生,内向安静,与宿舍同学交流甚少,经常独自在图书馆复习准备升学考试,对参与校园活动和改善人际关系都缺乏主动性。作为独生女,李某从小被家庭寄予厚望却很少得到父母的陪伴,家庭经济较差,父母整日为工作奔波,严重缺乏与孩子的交流。

某日晚十点,学校值班辅导员接到当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称李某在学校附近某商场广场上徘徊许久,自言自语,神色慌张。值班辅导员立即赶到现场,李某称“有人在跟踪我”“有人逼迫我到商场来”“他们让我做很多事情”,且情绪较激动。后在家长和学校的协同配合下,李某到常州某精神专科医院做诊断并被确诊为突发精神分裂症。学生本人和家长由于难以接受诊断结果,比较抗拒学校提出的让学生回家治疗的建议,经过多方耐心真诚的沟通,学生和家长接受建议却又在半路反悔,家长买了车票准备独自回家,而学生也在回校途中失去音讯,辅导员们经过艰难寻找,终于在深夜找到学生和家长。当晚,辅导员再次与李某和家长进行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由学校派车、辅导员陪同,将学生和家长送回老家。

二、 案例定性分析和问题关键点

李某经专科医院诊断为突发精神分裂症,且程度严重需要立即治疗,在学生不自知、家长难接受的情况下,学校需要立即确立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帮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确保学生及时治疗和身心安全。

问题关键点包括以下四点。一是畅通信息,第一时间确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和方案;二是明确责任,力促家长带学生回家照顾和治疗;三是高效配合,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失联的学生和家长;四是持续关注,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后顾之忧。

三、 案例的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 处理此类心理危机事件的理论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包含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等)、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案例中的李某称自己耳边一直有很多人在跟她说话,在指挥自己做事,在非议自己,总感觉自己被跟踪、被监视,其实是出现了幻听和妄想的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状。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和患者,更需要患者家属的参与,家属对患者的情感表达,能影响疾病的复发和预后,如指责和漠视可引起疾病恶化,相反关心和支持则能帮助患者更好恢复。因此,李某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必须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协作,才能顺利渡过,李某的后续治疗和恢复,同样也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和陪伴,以及学校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二) 畅通信息渠道,确立危机干预小组和方案

李某被民警发现当晚,值班辅导员了解事件之后带李某回了学校宿舍,并请一名女辅导员和李某宿舍内一名学生干部整晚看护李某。第二天,心理辅导员为李某作心理咨询,发现李某存在幻听、妄想的精神症状,辅导员告知了学生保密例外原则,在咨询结束后立即向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中心作了汇报,班主任随即致电家长,委婉告知相关状况并请家长尽快赶往学校。在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和两名学生干部组成的危机干预小组,并商定了初步的危机干预方案。

(三) 安抚李某和家长情绪,陪同李某到医院做专业诊断

在心理咨询之后,李某情绪比较低落,被耳边的“人”影响地心烦意乱,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室陪李某说话,分散其注意力,让她画画听音乐,帮她安排好午餐点心,耐心等待家长到来。下午1点左右,家长赶到学校,与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见面进行了第一次沟通,了解了事发经过,并接受学校建议,准备立即带李某去某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帮忙预约了专家,家长和辅导员陪同李某一起前往医院。经专家诊断,李某为突发精神分裂症,无家族遗传史,李某自述近期无负性事件及其他刺激事件,在初次诊断中尚无法明确具体诱因,但李某病症程度重,必须立即治疗。回到学校,分管领导、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老师与家长、李某进行了第二次沟通,明确了李某目前病情的严重程度,建议家长带李某回家休养和治疗。在多方努力沟通下,李某和家长勉强同意请假两周,先回家再作观察和治疗。

(四) 危机干预小组紧急有序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卦”

当晚6点左右,李某在家长陪同下坐车准备回家,出发大约一小时后,辅导员主动联系李某,想了解一下他们是否已经顺利返程,李某表示自己不想回家了,已经独自坐车准备返校,家长也已经去长途汽车站买票准备回家。辅导员挂完电话一分钟,收到李某的微信消息“我下车了,我在车站上,是他们(幻听)让我下车的,救救我”,李某给辅导员发了一个定位,随即关机再无音讯。辅导员紧急拨通了家长电话,请家长立即前往定位地点寻找学生,确保学生安全,家长表示同意,但之后因为手机没电也断了联系。辅导员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学工处沟通过后,决定学校派车,两名辅导员和两名学生干部陪同,前往定位地点寻找学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寻找,终于在两处公交车站分别找到了李某和家长,此时李某精神恍惚,家长心力交瘁。在回校途中,辅导员再次尝试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终于意识到事情严重,决定把孩子带回家,当晚便由一名男辅导员陪同,学校派车连夜将父女送回老家。

(五) 跟踪后续情况,在学业上给予帮助,情感上给予关怀

李某回家后进一步做了诊断和治疗,辅导员经常关心学生情况,督促学生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并帮李某把复习资料快递回家,让李某在家也能复习备考。由于大三是实习阶段,李某在家休养了大半年,四月正常参加了升学考试,六月返校一周参加论文答辩,返校期间班主任和辅导员格外关注李某的情况,适时给予鼓励,最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按期毕业。

四、 经验启示与教育建议

(一) 高校需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各部门、各角色若能遵照一套完整的危机干预体系,通力合作,便能从容高效应对危机,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二) 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教师,能最早发现、最早介入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注重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其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 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应关注各种细节,注意方式方法。当发现学生和家长有抵触情绪时,应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消其顾虑,尽力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主动配合;在危机正式解除前,辅导员应高度警备,主动关注学生和家长动态,时刻掌握情况,避免再生枝节;危机解除后,辅导员仍应持续关注后续情况,做好人文关怀,配合家长,为学生搭建爱的堡垒。

(四) 心理健康中心应扎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做好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三级防控机制建设;落实落细心理普查和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设阳光心理。

案例点评

所选案例具有代表性,案例分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事实清楚,规范性良好。本案例是一起在校大学生突发精神分裂症的案例,案例中的李某出现了幻听和妄想的症状,具体表现为:感觉自己耳边一直有很多人在跟她说话,在指挥自己做事,在非议自己,感觉自己被跟踪、被监视。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反应及时,应对果断,第一时间确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和方案,力促家长带学生回家照顾和治疗,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失联的学生和家长,避免了事态恶化。且事后持续关注,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后顾之忧。最后,根据这一案例工作,作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对高校处理类似心理危机事件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