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寻访江苏红色地名丨周恩来故居:大鸾从这里腾飞
2021-08-06 06: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莎沙)在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有一座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的三进院民居。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座民居中,并在这里度过了12个春秋。

周家的主堂屋坐落于庭院中央,周恩来就出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时值晚清乱世,社会动荡,望子成龙的周家人根据《山海经》中“见则天下安宁”的神鸟典故,为其取乳名“大鸾”。

在这座占地1987.4平方米的木结构宅院中,处处可见童年周恩来生活的印记:周恩来曾使用过的小书桌、劳作过的菜园、种植的两棵榆树、打水的水井……

“说起周恩来的童年,离不开对他性格产生深远影响的三位母亲。”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主任庞廷娅介绍,周恩来的生母万氏性格爽朗,精明果断,母亲操持家务和待人接物的能力给幼年周恩来留下深刻印象。嗣母陈氏则知书达理,从周恩来三四岁起便教他认字读书、讲述《岳飞传》《淮阴侯列传》等故事,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善良淳朴的乳母蒋江氏,不仅教会幼年周恩来许多农家知识,还使周恩来在幼年便与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

周恩来曾说:“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但鲜有人知的是,周恩来自12岁离开淮安北上求学后,再也没能回过故乡,可深埋心底的那份桑梓情却66年从未消退。

1958年,在北京接见时任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周恩来曾说:“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有一回梦见自己在文渠划船。”“真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的朋友,爬爬镇淮楼、放放风筝……”

据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每次座机起飞前,凡是看到途经淮安上空的,周恩来便常感叹:“如果天气好能让我看看故乡就好了。”1959年1月,周恩来两次从广州返回北京,当座机快飞临淮安上空时,他不顾飞行的颠簸,走向驾驶舱并请机长降低高度。隔着舷窗俯瞰故土,周恩来找到了幼年记忆中的文通塔、大运河、南门大街……这也是他一生中自12岁离开淮安后,距离故乡最近的一次。

“周恩来一生都十分重视家风家规建设,他不仅为亲属定下10条家规,还经常组织家庭会议,强调亲属不谋私利、不搞特殊。” 庞廷娅说。

故居内的“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显示,1956年,周恩来鼓励侄孙女周国盛去纺织厂当工人,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1年,他动员参军的侄子周秉钧“到战斗部队去”;1965年,周恩来支持侄女周秉宜报考染织设计系,将来直接为工农兵服务;1968年,他又鼓励不足17岁的侄女周秉建、侄子周秉和到内蒙古和延安插队,服务基层发展……

斯人已逝,丰碑永存。自今年3月以来,周恩来故居累计接待全国瞻仰观众35万人次,组织对外宣讲23场次,组织对外巡展5批次,近300万人次聆听宣讲并参观巡展。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