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打卡红色地标|烈士山下忠骨长存,青年学子与革命先烈进行“时空对话”
2021-09-27 15:0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童棹凡  
1
听新闻

辽宁鞍山素有“钢都”之称,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在抗战年代,鞍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革命先烈血洒辽海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沉郁浑雄的烽火壮歌。近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学生杨淞湛来到辽宁省鞍山市烈士山,感受烈士们用生命点燃抗战烽火的革命热情。

二十世纪初,日寇勾结中国军阀、汉奸,侵吞土地、攫取矿权,疯狂掠夺鞍山的钢铁资源,残酷压榨矿山工人。鞍山人民不甘忍受“亡国奴”之苦,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掀起了奋勇抗击,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调兵东北,发动反革命战争。1946年春,国民党破坏停战协议,悍然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粉碎敌人阴谋,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与辽南军分区各团愤然踏上反内战道路。从鞍山到海城,再到大石桥,此役三战三捷,胜利完成钳制敌人的战略任务。

漫长的革命岁月中,鞍山涌现出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其中,有为播撒革命火种,点燃抗日烽火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有血战沙场,为国捐躯的革命战士,还有为保卫政权,支前支战而献身的典型代表。

鞍山烈士纪念馆坐落在烈士山内,是鞍山人民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走进纪念馆,杨淞湛了解到,年仅14岁的儿童团团长陈德生烈士,在和国民党残匪和地主武装的搏斗中奉献了宝贵生命。“陈德生烈士牺牲的时候,比我的岁数还小得多。小小少年,为了家国的未来,能有这样大的勇气去和敌人斗争,让我非常敬佩。”在杨松湛看来,纪念馆内3500余名烈士的史料、遗物,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的英雄事迹也早已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翻新后的烈士纪念墙上,篆刻了2176名鞍山籍牺牲烈士的姓名。杨淞湛驻足在墙前,认真默读着烈士们的名字。他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烈士的无私奉献,也会延续他们勇敢向前、拼搏奋斗的精神,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使用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制作的“行进中国 我心向党”打卡红色地标UGC小程序进行线上打卡后,杨松湛写下了自己的感想:“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鞍山,给予这座城市人民和平的生活。他们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伟大品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