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担子更重”……24日下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各代表团的代表们认真审议吴政隆同志代表十三届省委所作的报告,这是记者从代表们口中不断听到的高频词。报告带给大家的是信心,是勇气,是希望,更是挑战。报告中频频出现的“创新”“现代化”“数字经济”“美丽江苏”等关键词,引起了与会党代表的热议。
记者 张琳 石小磊 王赟 徐兢 于丹丹 李冲 摄影 万程鹏 朱信智 王涛
关键词:创新
江苏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秦
着力在江苏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
“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在昨天分团讨论时说,报告聚焦建设科技强省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推出了一批引领性、全局性的重大任务和改革举措,特别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首要任务,对科技强省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把认真学习好、落实好本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大任务,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强省这个战略目标,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更大力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机制,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前沿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是更实举措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组织实施一批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是更高标准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以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为节点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在江苏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
四是更强担当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构建低碳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努力为依靠科技创新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率先达峰作出探索示范;
五是更深层次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水平,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关键词:数字经济
江苏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 谢志成
全力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
“报告为我们坚决扛起新征程新的光荣使命,奋战‘十四五’,奋力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志成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党代会报告中多次提到“数字经济”,明确未来五年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把江苏省打造成“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听完报告心情很激动,同时感觉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他表示,全省工信系统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的热潮,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力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要求“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谢志成认为,对于江苏而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充满机遇和挑战。
2020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规模保持全国前列。谢志成表示,报告中指出的“六个显著提升”是未来五年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目标任务,其中,“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中明确要加强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21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4.8,连续7年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上云”企业累计超30万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各项建设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谢志成透露,下一步江苏的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各专项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二是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做强数字产业龙头企业。三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高标准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关键词:现代化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铁路办主任 陆永泉
当好江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江苏交通部门如何抓好落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江苏交通运输将奋勇争先、勇担使命,全力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为全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当好开路先锋。
“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我们考虑重点从三个方面打造示范。”陆永泉介绍,一是打造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二是打造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三是打造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引领区。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差异,将按照苏南地区和全省范围两个区域空间进行谋划:到2025年,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苏南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着眼于2025年的目标,江苏将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日联通全球,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省域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南京、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轨道上的江苏”基本建成,过江通道累计建成23座,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排名进入前50位,苏州、南通组合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进入全球前15位;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1.8%左右……
交通率先现代化,也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我们将着力实现公众出行服务现代化,形成以大容量公共交通运输为主的出行服务体系,实现不用私家车也可便捷出行。”陆永泉说,到2025年,江苏将实现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南京达到首尔水平。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多方式、多层次、便捷换乘,两种运输方式平均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全省实现城乡公交“一张图” “一张网”“一张卡”“一个标准体系”。交通运输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绿色
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杰
打造幸福河湖,让江苏“水更清”
“报告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图景,令人深受鼓舞、无比振奋”,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江苏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陈杰说,江苏过去5年交出了一份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志的率先小康、全面小康的时代答卷,全省各地各行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水利事业的发展看:全省河湖安澜得以保障,赢得了水旱灾害防御连续胜利,全省重大水利设施持续建设,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深入研究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充分彰显,河湖生态实现了转折性变化,成效十分显著。“各级河湖长牵头整治3.8万个河湖问题,为全国河湖‘清四乱’带了好头。长江岸线整治在沿江省份效果最好、腾退岸线最长,太湖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洪泽湖2万住船渔民上岸安居,全省84%的重点河湖生态状况达到优良以上。”
“报告对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河湖治理保护、防汛救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抓好落实。”陈杰表示,省水利厅将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力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基础是加快现代化水网构建,全面完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他坦言,未来5年,将围绕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全面加快淮河、长江、太湖等流域治理,普遍展开17个水利片区的综合治理,提升流域防洪减灾和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尽快形成完善的江苏水网。同时将提升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有效防御洪涝旱和台风灾害,守牢安全底线。
国务院今年召开的河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明确,水环境治理是各级河湖长的首要任务。对照“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的目标要求,陈杰表示,应充分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和高质量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通过河湖长履职,带动全省域开展幸福河湖建设,保护水域岸线、复苏河湖生境、拓展水韵空间,推动河湖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教育强省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王长青
构筑立德树人新高地 助力健康江苏新蓝图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政治站位高、前列意识强,成绩总结振奋人心,问题分析实事求是,工作部署落点精准,‘八个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是实施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报告号召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听后备受鼓舞。”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长青告诉记者,报告让他感受到在四个方面特别具有感召力,一是政治建设更加凸显,二是科技创新强势推进,三是教育强省高度重视,四是青年成长寄予厚望。
王长青说,作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将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在“学”上用心。坚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在“做”上用功。构筑立德树人新高地,扛起科技创新新担当,牢记青年成长新使命,交出健康江苏新答卷,作出强富美高新贡献。将教书育人与治病救人结合起来,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助推健康江苏、美丽江苏建设。为全省人民病有良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提供高质量支持与服务,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网。三是在“抓”上用力。我们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医学科学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助力助推健康江苏的美好愿景,对标对表党代会精神,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学科强校、临床高峰、治理提升、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为“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江苏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美丽江苏
江苏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建辉
筑牢生态基底 为美丽江苏增绿添彩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振奋人心,对林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建辉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中提到,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让美丽江苏成为美丽中国示范省,让江苏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我们林业系统将以美丽江苏为发展方向,以生态良好为目标导向,大力组织实施‘绿美江苏’建设行动,通过林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构筑生态屏障、提供生态产品、弘扬生态文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夯实生态基础,为美丽江苏建设增绿添彩。”
沈建辉介绍,到2025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100万亩,建设绿美村庄1600个,抚育森林200万亩,森林资源质量显著提升,林木覆盖率保持稳定……为实现这些目标,江苏从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抓好森林火灾预防、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等八方面做了重点部署。
“2021年已近年底,年初计划全省完成造林20万亩,实际完成21.8万亩,建设绿美村庄500个,纵深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保持林木覆盖率稳定,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60%。”沈建辉介绍了江苏林业的发展经验,“高位推动是发展林业最有效的‘动员令’;指标考核是林业工作最得力的‘指挥棒’;人民意愿是推动工作最持久的‘驱动力’;党的建设是事业发展最稳定的‘方向舵’。”
关键词:育人育才
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 刘前树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心中要“三有”
“聆听工作报告,我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对江苏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备受鼓舞;二是对江苏未来五年宏大的发展蓝图充满信心。”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部分直面当前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到要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认真做好“双减”工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等等,为江苏教育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刘前树说,他深感自身肩负的责任光荣而重大。他认为,教育工作者一要做到“心中有国家”,自觉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应把政治方向、育人取向和实践导向结合起来:在观念上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在行动上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崇尚实干精神,通过生动的育人实践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和全球治理后备人才。
二是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扎实推进育人文化变革。学校应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通过倡导“理解尊重、宽严并济”的育人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三是要做到“心中有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学校把眼光投向校外、投向社会。“基础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民族未来。接下来要更深入地学习工作报告并把党代会精神带回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刘前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