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7点50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刚刚从4个集中隔离点取完核酸样本的面包车,缓缓驶进南京玄武区疾控中心的小院,两名医护人员开门下车,从后备箱取出两个样本箱,飞奔进大楼。
电梯停在7楼,去年底投入运行的PCR实验室里,疾控中心检测科科长钱海峰和工作人员李念婷已等候多时。4个小时后,该批次170多个核酸样本检测结果已传至电脑,随时可以打印。“每一天都在挑战极限!”钱海峰走出实验室时,已经浑身湿透,尽管实验室常年保持26摄氏度的恒温,但连续作业,已经让这位检测战线的老兵精疲力竭。6例、72例、162例,再到当天的两批次292例,随着流调和排查范围扩大,重点人员陆续浮出水面。23日开始,检验科工作量一直处于倍增趋势。
本轮疫情前,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为入境人员提供核酸检测。如今,疾控中心不仅负责整个玄武区密接和次密接等重点人员每天的核酸检测,还要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紧急突发情况。作为疫情防控前半程一锤定音的环节, PCR实验室不仅要早出结果,更要确保每份报告准确无误。“1秒也不能耽搁,1份也不能出错!”钱海峰说,去年南京在全市新建了一批PCR实验室,就是为了缩短核酸检测流程,为基层防控赢得主动。
在钱海峰的办公室里,打开的折叠床还没来得及收起,旁边的纸袋装着换洗衣物和剃须刀。“折叠床是我们每个科室的标配。”他说,大战大考面前,白衣战士没有人会退缩。检验科还有4名年轻的女检验人员,全部和钱海峰一样,始终坚守在岗位一线,“没有一个请假!”
“追捕”病毒,分秒必争。在距离病毒最近的PCR实验室里,钱海峰们以超常规的强度日夜奋战。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的PCR实验室,因为还承担着来自采样点的检测任务,日均检测量更大,每天要出具近4000份核酸检测报告。“全员检测第一天,工作量暴涨8倍,很多同事两三天没出过医院,甚至没离开实验室。”负责人刘志明一出实验室就猛吸了一口气,他已经在密闭的空间里连续待了5个多小时,“已经是极限了,时间再长大脑就会缺氧。”
刘志明带领的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团队,内蒙古、北京、石家庄都曾留下过他们支援防疫的身影,“现在是全力保卫家乡,更得拿出十二分的劲头。”他说,灯火从不熄灭,机器从未停转,“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没办法,我们只能立下规矩,连续检测工作绝不能超过6小时!”
一个细节令人动容。进入核酸提取室前,钱海峰穿防护服时,李念婷特意在他的胸前贴上了党旗标志。这个小小的举动,钱海峰格外看重:“我是党员,我要顶在最前面!”
记者 盛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