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唐坚日记:墨透纸背见丹心
2021-05-21 08: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主讲人:叶帆

江苏省档案馆志愿讲解员

1954年,唐坚烈士牺牲十年后的一天,读小学的唐正理从家中翻出了他的日记本,开启了父子间跨越时空的邂逅。

此前,唐正理从大人的口中,记住了父亲短暂一生里的一些片断。父亲唐坚又名唐大如、唐大儒,1919年5月出生在泗阳县松张口乡(今爱园镇)。1941年夏,在母亲支持下,父亲来到抗大盐城分校学习,毕业后在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任职。1943年秋,深入涟水李圩日军据点做地下工作时,因叛徒出卖,为掩护战友撤退而被捕。被严刑拷打的父亲,大义凛然地写下“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做亡国奴。中国人,唐坚。”后,惨遭割喉壮烈牺牲。那一年,父亲24岁,他3岁。

日记燃起了唐正理寻找更多父亲手稿的希望,后来他又陆续找到了父亲唯一的一张照片,及学生时代的作文、读书笔记。一遍遍读着这些遗稿,父亲的形象愈发鲜活起来。唐正理仿佛看到父亲坐在身边教育他“要有牺牲的精神……我们就应把四万万的散沙般的同胞团结起来,拿着枪,持着刀,站在一条线上”,以及“古语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两句话真可以做我们的标准”;看到父亲站在演讲台上,对同学们发出“各位:前方虽有勇敢的将士,都在枪林弹雨中生活,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倭寇战斗,但我们在后方也应做几件支前工作”的倡议;感受到父亲慈爱地教导自己努力学习,用知识报效国家“创造出许多新事物、新利器,做杀敌的工具,以整顿我破碎山河,生灵涂炭的国家,拯救我水深火热的同胞”;体会到年轻的父亲与好友携手赏菊时的欣喜“我特写信给你,就是约你到本校来观赏菊花……她那种耐寒勇敢的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真值得我们欣赏啊!”;触摸到父亲对家中父母的思念“我单身离乡,总觉得有些陌生,恨不能一翅飞到您的身边,同您老人家说几句话儿”,一如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每念及此,唐正理不禁潸然泪下。

父亲爱家乡:“村中有我一所茅舍,北面有砂礓河,河内流水汩汩,村东有马路一条,交通便利,村周围种着许多树木,空气很新鲜”。也曾这样剖析自己:“我的性情是温和的……所受打击都能忍让,从来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但是,我不能够屈服于他人那无理强权下,那是我决不能够忍受的”。是怎样的责任感让性情温和的父亲,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整顿山河破碎的国家,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同胞,拜别双亲,吻过襁褓中的自己,毅然用生命去践行“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誓言!

唐正理退休后,不顾年迈多病,执着地对父亲的遗稿进行整理、编纂。2013年9月,一部汇集了唐坚烈士学生时代32篇作文、69篇日记、23篇读书笔记的《随安居文稿》终于问世。

今天,读着这本70多年前日记中力透纸背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烈士不怕牺牲、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为烈士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国情怀所动容。

“使我祖国在世界上称雄,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光荣,那时才真快乐呢!”70多年前烈士的铮铮誓言,正是当下我们不惧风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日夜兼程的初心和誓言。

泗阳县档案馆 姜云路撰稿

江苏省档案馆、泗阳县档案馆推荐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