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雨花英烈精神少年说 | 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
2021-09-26 16:2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948年10月,秋风肃杀,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大门外荒地上,接连响起枪声,5名谍报英雄倒在血泊里。其中,一位名叫谢士炎的人,他在生前写的一首狱中诗现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向无数后人讲述着一位共产党员忠诚于信仰,凛然赴死的故事。

1912年,谢士炎出生在湖南衡山。1927年,他跟随在国民党军界任职的伯父谢绍安到达南京,就读于国民党军辎学校、陆军大学第14期。谢士炎十分爱好唐宋诗词,写过“挥毫净扫云千里,把剑长歌酒一瓯”“英雄浩气壮山河,击楫中流慷慨歌”等豪迈恣意的诗句。

1937年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谢士炎不忍国土沦丧、同胞流离,毅然投军,任国民党第三战区第16师46团团长。衢州一役,他率团与日军激战数昼夜,歼敌2000余人,击毙敌旅团长,被当地百姓称为“武状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谢士炎萌生向共产党找出路的愿望。经过长期观察,他同潜伏在民国党军队中的陈融生接上了头。在陈融生的掩护帮助下,他送出的一份关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的秘密情报被送至叶剑英和李克农手上。

1947年,谢士炎被中共地下组织正式吸收,在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负责情报与兵运工作。同年2月4日,经叶剑英介绍,他正式成为共产党员,宣誓“愿为无产阶级流尽最后一滴血”。

不幸的是,仅半年多时间,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秘密电台被破获,谢士炎随即被捕审讯,并被押解至南京。为“撬”开谢士炎的嘴,国民党多次拿他的妻儿性命相要挟,抱定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谢士炎坚决不变节,宁将幼子送人也死守党的秘密。

“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牺牲前夕,谢士炎撕下一页纸,提笔写下这首狱中诗,字迹刚劲,犹如主人风骨。1948年10月,谢士炎就义于南京,年仅36岁。

从国民党军队的“武状元”到中共地下党员,谢士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泛黄纸张上的狱中诗,那个深入虎穴传送情报、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谢士炎跃然于纸上,用生命续写了民主自由诗。

文字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标签:
责编:冯晓丹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