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犇春节,原年人这样过 | 坚守,为了你的“他乡即故乡”
2021-02-13 10: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2021年春节,不少人戏称自己是“原年人”,为了少聚集、少流动,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选择留在原地过年。为了让每个人的春节都一样温暖、祥和,为了“原年人”感受到“他乡即故乡”的温度,有这么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今天,请花一些时间,了解他们的故事。

将期待派送

年初一早9点,快递员吴峰正在派送快递。他将快递放在客户家门口,发了条短信,然后迅速拉着推车上其余的件奔向下一户人家。

原地过年带起了“居家经济”,为了让更多人安心宅家“买买买”,今年春节期间,江苏主要寄递企业均正常营业,超过七成快递网点不打烊,近五成快递小哥坚守本职岗位。

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快递寄年货、速递“家乡味”成为过年新方式,一件件快递包裹寄托了亲朋之间最诚挚的祝福。快递小哥派送的不只是物品,更是牵挂和期待。

与往年不同,吴峰的工作量也更大了,他告诉记者平均每个小区要送100多个快递,有些能暂存进快递柜或驿站,也有不少大件需要上楼派送。“最近快递包裹明显偏大,数量也有所增多,猜测有不少都是寄来的年货。”

吴峰是河南人,和妻子一同在南京工作已经快5年了。他本来是想要回老家过年的,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有机会和父母、兄弟团聚。为了响应号召,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留下来,“以后再回也一样,趁着过年多赚点钱也不错。”话对如此,记挂着家里人的他也在过年前寄了不少年货特产回去,“人不到,心意也要到。”

除夕当天,吴峰也是在派件中度过的,晚上回家后妻子简单做了几个小菜,庆祝了一下,他自嘲“打工人”不太在意这些仪式。节日期间工作虽辛苦,也确实有不一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派送上门时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第一次感觉工作也是喜气洋洋的。“有的客户还会问我新年快乐,那时候蛮开心的,感觉自己的工作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

为新生守岁

伴随着不时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晋柏主任医师的脚步更匆忙了。查房、看病历、收治急诊、进产房…….不难想象,在千家万户都在欢度春节时,晋柏没有一刻钟得闲。

这种在节日期间忙碌不停的记忆,几乎贯穿了她工作这20多年,她已数不清有多少个除夕是在医院值班中度过。

晋柏告诉记者,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不仅是全省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也负担着周边省市的转诊任务。节假日时一些基层医院对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不足,转诊的病人更多,工作任务更重。“产妇分娩不会按照时间和计划,只要任何时候病人有需要,我们就会一直为母婴平安保驾护航。”

每个产妇分娩,背后都是小家庭、大家族的喜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晋柏回忆,一次一位40多岁生第一胎的高龄产妇,羊水不好、胎心下降情况十分危急。孕妇自身又十分恐惧,晋柏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紧急准备为她实施剖宫产,最终孕妇转危为安,宝宝也健康顺利降生。类似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患者和家属的喜悦就是晋柏每年都能收到最好的新年礼物。

对晋柏来说,新年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两个词:安全、顺利。这也是她长久以来作为一个医者最大的心愿。“今年的春节和以往一样,我是和各位同仁、孕产妇以及可爱的新生命一起度过的,虽然繁忙,但也开心。”

许是因为工作中常常面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晋柏说话总是语带温柔,在采访中,提到家人时,她的语气更添了一味幸福:“先生知道我工作忙,不太敢在工作的时候给我打电话,但每年春节他都会送年夜饭给我们全科室的人吃,有一年直接连锅都端来了!”也正是因为有家人这样强有力的后盾,像晋柏一样的医护人员工作起来才更无后顾之忧。

与病痛较量

“平时什么样我们过年就是什么样,只会更忙。”南京市第二医院ICU主治医师肖玲燕工作快10年了,作为科室里的青年骨干医生,她回忆“至少最近的三四年都没在家过年”。

每到春节假期,其他科室能出院的患者基本都出院了,但ICU不同,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还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这个除夕夜,记者了解到仍有17位危重病人在病区,肖玲燕说所有ICU的医护最大的新年愿望就是帮助病人“闯关”,他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病人病情是否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我们比谁都希望把病人好好地送出ICU这道门”。病例讨论、与家属沟通,中间还不时穿插着紧急抢救,除夕夜万家灯火,但他们却忙到脚不沾地。

但医患不总是单方面的救治,有时也是双方的治愈。肖玲燕始终记得有一年除夕夜,一位病人被抢救过来意识好转后,一直盯着墙上的福字。她想安排病人去里面更安静适合休息的位置,病人却坚定地拒绝了,“他当时说,看着福字心安。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太大了,让我知道了病人需要的不只是救治,还需要人文关怀。”所以这个春节,病房里同样贴了不少福字,肖玲燕忙碌之余也不会忘记和病人道一句“新年安康”。

对每个医护人员来说,除夕夜的坚守都不是新议题,但在今年“原地过年”的背景下,坚守又有了新意义。虽然无法回老家看望父母,她也不觉得遗憾,因为并肩作战的同事同样是最亲近的“家人”。“和同事每天都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一边工作也能一边自娱自乐,不觉得苦,对我们来说都习惯了。”

“来,我们也一起拍一张‘全家福’!”招呼着一起值班的同事,他们用笑脸留下这特殊的记忆。

似家人相伴

在医院里还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护士,却是护士的补充;他们不是患者家属,却比家属还精心地照顾病人。他们是护工,在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保障原地过年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4岁的梅同富是安徽滁州人,独自一人在南京做护工已经8年了。孩子一个在天津、一个在宁波,今年全家都响应原地过年的号召,分别在三地无法团聚。其实不只是今年,因为患者有需要,他已经3年没回过家过节了。“回家就要聚集聚餐,有风险,还是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梅同富不善言辞,但说起话来总透露着一股朴实劲儿。

他正在照顾的病患——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也是这么评价他“人本分的很。”两位老人年龄相差不大, 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陪着病患一起,吃着从食堂打回来的年夜饭,两人有说有笑,像老哥俩一样。

梅同富这些年来照顾的病人不计其数,有的能半自理、有的则需要喂饭、擦洗、翻身,不同的病症有什么护理注意事项他记得一清二楚,也会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遵照医嘱更换病人的饮食。

对独自在南京打拼的梅同富来说,原地过年也并不孤单,不仅是他陪伴病人,也是病人陪伴他。“有时照顾一个病人会长达几个月,就和家人一样。”他的细心和朴实也被许多家属记在心里,有的病患再次住院,家属还是会给“梅叔”打个电话。

在采访半途,梅同富接到了女儿打来的电话,木讷的父亲挂断电话后才吐露心声:“说不想孩子那肯定是骗人的,只能打打电话,互相安慰安慰,祝福祝福。”

孩子也曾劝过他不要太辛苦,回家养老,“病人很痛苦也不容易,我想着,只要我还健康就一直干下去。”(文字:蒋明睿)

标签:
责编:丁小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