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抓住牛鼻子 扶上致富路
2021-06-25 13:57:00  
1
听新闻

编者按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创新实践,取得了突出成效。即日起,本报刊发“国网江苏电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从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定点扶贫等方面全面展现国网江苏电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和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5月15日下午,国网淮安供电公司携手荔枝新闻,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推销盱眙县黄花塘镇雨山村雨山茶场的雨山茶。两个多小时直播时间里,观看人数达27.8万人次,累计售出雨山茶295单,为茶农增收13.25万元。

雨山村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实施“能源绿·一品红”电力扶贫项目的落点之一。近年来,该公司聚焦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聚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内生动力。

精准确定扶贫突破口

雨山茶场是1958年成立的老国有茶场,产出的绿茶口感独特,曾名噪一时,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绿茶销量下滑,加上制茶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越来越不景气,不少茶园被抛荒。雨山茶场所在的雨山村也变成经济薄弱村,至2017年底共有贫困户32户、贫困人口96人。

扶贫扶长远。国网江苏电力将雨山村选为2018年的精准扶贫点后,经过深入调研,实施了“能源绿·一品红”电力扶贫项目:投资48万元,帮助雨山茶场新上一条全自动红茶生产线,并聘请高级茶艺师到茶场指导红茶生产;投入90万元,为茶场新增一台200千伏安的专用配电变压器,保证茶场用电供应。

电力扶贫项目使老茶场焕发了生机,惠及了当地贫困户。雨山茶场党支部书记董武林告诉记者,2018、2019年,茶场连续两年销售突破400万元;2018年,32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全部实现了脱贫。

除了盱眙雨山村,国网江苏电力还在句容戴庄村等地实施了“能源绿·镇江红”电制茶扶贫项目,打造“行业+产业+就业”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就业、集体增收。目前,“能源绿”系列红茶年产量可达20吨,产值约1000万元,同时通过组织村民种茶、生产茶,解决了近百个就业机会。

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国网江苏电力因地制宜,助力产业发展。

宿迁市宿城区陆圩村地处宿迁洋河、屠园、陈集三镇交界,2017年前无产业支撑和集体收入,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摸底调研后,国网宿迁供电公司与村镇共商脱贫致富思路和良策,决定结合村子周边大量种植杨树的实际,实施板材加工产业扶贫项目。

2017年,该公司主动协调,为陆圩村争取300亩发展用地,筹集218万元先后建成13座标准化旋板厂房,吸引个体业主承包经营,形成板材加工产业集群,解决了近25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得益于此,陆圩村集体年收入由此前的3万元增至2018年的25万元,2019年又实现了翻番,全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超过了集体及个人脱贫标准。

可靠电力支撑产业旺

产业扶贫,离不开电力支撑。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重视经济薄弱地区电网建设,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优势,每年投入超过100亿元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夯实农村电网基础,其中对1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投入达到30亿元,助力脱贫摘帽。

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韩荡村依托丰富资源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莲藕种植、加工业,成为全省最大的浅水藕生态旅游基地。韩荡村韩家荡连万家莲藕立体养殖基地共有2500亩水面,开展浅水藕、龙虾、泥鳅等立体养殖,但由于水面宽广,原有供电线路不能满足机械化采藕需求。2018年7月,国网响水县供电公司结合农配网改造,完成投资40余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450米、10千伏电缆环网柜1台、电缆配套线路210米,及时解决了该基地的用电难题。

2019年1月8日,韩家荡连万家莲藕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丁丛林将一面绣着“电力服务优质,扶贫帮困精准”的锦旗送到了响水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春雨手中。“以前,人工采藕每人每天仅可采300斤左右,机械化采藕一人能采1600多斤,年增收60万元,解决了近200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丁丛林说,“供电公司为民办实事,让我们下定决心扩大养殖规模120亩,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陆圩村板材加工产业发展,同样电力充足。近两年,宿迁供电公司先后完成投资108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3千米、配电变压器4台,改造低压线路2千米、接户线321户,满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用电需求。

据统计,2019年,全省农村地区共新建改造10(20)千伏配电变压器1.35万台,新增容量418.2万千伏安,新建改造中压配电线路9600千米、低压线路2.01万千米。目前,我省农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4.65千伏安,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为脱贫攻坚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2019年10月17日,国网江苏电力与苏宁集团合建的第一家扶贫实训店在滨海开业,主要销售家用电器及经济薄弱村的农产品。

该店开业以来,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已组织两批合计60多名低收入农户和返乡创业人员参加的营销技能培训班,通过这种“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模式,帮助他们就业、创业,走上致富路。

当天,国网江苏电力与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合作的网上共建店“中华特色馆·滨海馆”也正式开业。“滨海馆”主要帮助滨海县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在网络上销售农副产品,提升经济薄弱村“造血”能力。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滨海馆”共上架农副产品128种,总销售额已突破220万元。

产业扶贫,重在对贫困户脱贫增收起到带动作用。

种了一辈子茶叶的雨山村村民司业科差点放弃。由于茶场(下转3版) (上接1版)经营不善,儿子儿媳患病在家,他家进入了低收入人群之列。“能源绿·一品红”电力扶贫项目落地后,他承包了8亩茶园。“把鲜叶卖给茶场,原来30多块钱一斤,现在每斤最多可以卖100多块钱。”司业科说,产业扶贫实实在在改变了他一家人的生活。

雨山茶香四溢,吸引大批游客走进茶园观光、采茶、品茶。同样是雨山茶场老工人的周明生,10年前因茶场濒临倒闭而到苏州打工,勉强养家糊口。2019年1月,50岁的周明生返乡,在茶场入口处开起了“周二狗农家乐”,年收入达20万元。

产业扶贫,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新途径。

“因为观念、技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贫困户独立脱贫的难度很大。得做好政策引导,铺就致富路,让贫困户看到希望。”宿迁供电公司选派脱岗担任陆圩村“第一书记”的吕万平说,2017年底,陆圩村13座旋板厂房建起来后,很快就被村里的低收入农户一一承包经营。

家里有6个孩子的仓业龙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来在南京建筑工地打零工,收入微薄,无法负担一家老小的开支。如今,他的板材生意十分红火,有时一天的纯利润可达2000元。“由贫困户变成了‘小老板’,生活有了奔头!”仓业龙说。

(江苏电力报记者 马志强)

标签:
责编:张秋静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