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宿迁耿车镇:产业向绿 生活向好
2021-06-25 13:50:00  
1
听新闻

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每天的忙碌景象从清晨开始:打包多肉植物,搬运板式家具,沿徐淮路刘圩段一字排开一辆辆快递物流运输车装满即走,发往全国各地。

耿车镇曾因“玩转”废旧塑料加工而闻名,然而牺牲环境求发展使其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近年来,耿车落实新发展理念,搭乘互联网经济快车,积极发展多肉种植等生态农业,推动木材加工和家具生产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绿色富民路,全面小康的步伐坚实有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为产业兴旺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耿车致富奔小康路上,国网宿迁供电公司主动靠前、精准服务,为耿车产业发展向绿、群众生活向好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

从“废塑加工场”到“多肉示范园”

耿车踞宿迁西大门,过去属于黄泛区,十粮九不收,不少村民被迫出门“拾破烂”糊口。上世纪80年代起,耿车乡、村、户、联户“四轮齐转”发展废塑加工业,逐渐形成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塑加工基地。最高峰时,全镇3.8万人有2.5万人从事这一产业。然而,这种低效益、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富了耿车人的口袋,却毁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门前屋后垃圾多,河塘的水也臭,连过路车都不愿意开窗,受不了耿车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说。

痛定思痛。2016年,宿迁出台全面关停耿车镇废旧塑料加工企业的决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污减塑。

然而,另起炉灶并不容易。

“5年前,砸掉自家塑料加工设备的那天,我背着家人偷偷哭了。”今年29岁的耿车镇创业青年、博雅园艺主管邱超说,“现在我承包了3万平方米温室大棚,种植多肉千余种,一年纯收入有近30万元!”

邱超只是耿车镇生态农业示范园42.6万平方米温室大棚里的30多家多肉、盆景等园艺种植企业创客之一。当时,耿车镇大力引导和推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奇趣多肉、缤纷园艺”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

而大棚种植多肉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温度与湿度,这离不开电气化设备。冬天,大棚内需加温,保持在15℃以上;夏天,大棚上得放上遮阳网,防止多肉被太阳晒坏,排气扇也要时常启动。一旦用电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通风和调节温度,多肉就会失去合适的生长环境,引发腐烂,使种植户遭受重大损失。

于是,宿迁供电公司千方百计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已在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广开来。2019年,园区多肉、盆景等电商销售额突破11亿元,辐射带动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创业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电工师傅24小时随叫随到,而且定期上门帮助检查用电安全,热情周到。”邱超告诉记者,“目前博雅园艺温室大棚有2万多平方米的电动遮阳网,还有90多台冷风扇、排气扇、恒温机、取暖机等用电设备,一天的用电量大约3000度,是2017年的3倍。”

从“垃圾围村”到“水墨刘圩”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走进“水墨刘圩”,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白墙黛瓦、流水潺潺,古井、大树、老桥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菜园或小花园。

“曾经的刘圩村,老屋摇摇晃晃,村路上垃圾遍地,老旧电力线路时常跳闸。”刘圩社区党支部书记丁义录介绍说,如今的刘圩已经“改头换面”。300多座设有花园庭院的二层小楼掩映在古树与河塘间,每间屋子都装有空调。曾经让村民心惊胆战的电线蛛网已变为遁地穿行的电缆,“村子美了,生活美了,回村就业创业的人多了。”

苏北农房条件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2019年,江苏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拉开了新一轮农房改善的大幕。为了让村民早圆“安居梦”,宿迁供电公司加快农房项目接电,实现供电配套工程与农房改善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为工程建设节省时间。

“我们组建了包括规划、勘查、设计、施工等专业的百人团队,分成19支小分队奔赴全市67个乡镇。大家白天跑乡村,夜里出方案,在21天内完成了94个集中居住区的供电方案设计工作。”宿迁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马建每天以小时计算工作进度。仅2019年,宿迁供电就完成了4.3亿元农房改善电网配套专项工程建设,其中,在刘圩村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高低压线路3千米,新建箱式配变变压器2台。

刘圩社区于2020年1月建成,是宿迁首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示范点。2019年10月,耿车镇加快推进刘圩新型社区建设,计划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美化,向耿车供电所提出配合迁移路旁的10千伏三九线要求。该所所长张坤宝立即向上汇报,得到了宿迁供电公司大力支持。短短两个月后,这条1000多米长的三九线便迁移完成,有力保障了刘圩农房改善项目如期完工。

“在刘圩新型社区建设时,原有线路老化、凌乱,改造线路难度大,供电人迎难而上,我们看在眼里,十分感动。”耿车镇副镇长王振雷表示。

(特约记者 王松竹)

标签:
责编:张秋静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