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棵树,是一个隐藏在微山湖芦苇荡里的“水上村落”。这里居住着26户水上人家,17年前,他们眼里映着岸上万家灯火,手里却只能拎着一盏马灯。争取用上电,是这26户人家迈向小康生活的第一步。
从马灯到电灯、电视、空调一应俱全,从打鱼到发展养殖业,从一间破旧船屋到“水上别墅”……如今,一条电路照亮了他们的脱贫致富路,渔民们成功开启了水陆两栖新生活。
点灯熬油 开启水上生活
80后村民李兆国家中几代人都生活在七棵树,这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水上村落”。自记事起,李兆国的眼中就是一望无际的微山湖、芦苇荡,吱呀作响的小船,以及象征着家园的七棵树。
七棵树得名于芦苇荡的航标,七棵柳树作为微山湖的航标,在湖上从任何角度数都只有三棵,只有驶进浅湾,才能数清这七棵树。李、严、张三个姓氏的渔民,从苏鲁交界的不同村落而来,依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渔本领,聚集在这片港湾。
李兆国介绍:“我结婚的时候,微山湖还是以捕捞为主,白天捕鱼、天黑回家,一年挣上几千块钱就不错了。那时候条件太艰苦,有个马灯(一种烧煤油的灯)晚上在船上照明用,已经很好了。”
村民李兆国一家
那时候,最让渔民们羡慕的,就是每晚岸上明亮的灯光。
通上电,就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渔民们找到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公司柳泉供电所,提出“要通电”。
渔民长期生活在水上,如何运输电线杆?电线杆如何固定?在柳泉供电所的电工刘广合看来,这些都是令人挠头的问题。
柳泉供电所电工刘广合
水上飞线 送来脱贫电路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展“村村通动力电”工程。作为一个行政上没有区划、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聚居点,七棵树也成了“电”亮微山湖的重点区域。
虽然只有26户人家,但为了让他们能够享受现代化的福利,柳泉供电所接下了这个“三不管”地区,船运电线、人力拉线,从岸上输送了380伏低压电,保证七棵树渔民的基础生活用电。
“刚开始是划船,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来到这个地方。当时运电杆都是用船运,因为交通原因机械无法进入,采用原始的三脚架人工栽杆。”刘广合介绍。
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七棵树的渔民没有坐等着微山湖送“财富”。通了电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奔头,水上人家也尝试开启养殖“新技能”,从此,渔民在微山湖的芦苇荡里搞起了养殖,花鲢、鲤鱼、昂刺鱼……满塘的鱼儿在水中哗哗跳跃,渔民手里的票子哗哗而来。
依水而居,因电而兴。这个曾经出了名“不通电、不通路、不通婚”的穷地方,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
团结协力 致富不能等靠要
有了基本用电,渔民们的生活一下子方便了很多。七棵树的渔民走出渔村,学来养殖螃蟹、龙虾、对虾的技术,走高附加值养殖产业之路。但电力系统落后、进排水工程不畅等问题,仍然阻碍了高附加值水产养殖的进程。
“刚开始养鱼,后期我们大多数人都养螃蟹和南美白对虾。夏天高温天,水里溶氧量比较低,必须得有增氧机。冬天排水逮鱼都需要水泵。增氧机、水泵都需要电,现有的电满足不了了。”李兆国说。
2018年,经过前期勘探,柳泉供电所选好水中滩涂点位,一场“水上飞线”工程开始实施。为了这26户水上人家的致富道路,柳泉供电所投资50万元,从楼山岛至七棵树架设了3000米的10千伏电力线路,安装了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把高压电送到了水上人家。
养殖水产挣到了钱,李兆国和老乡们不但在岸上买了房、买了车,也把船上的房子修葺一新。毕竟,住在湖里便于照看鱼塘,现在生活在水上,一样很方便!
一根电线,不仅给渔民们带来了小康生活,更照亮了他们的“脱贫路”。“点灯熬油,撒网捕鱼”,曾是七棵树几代人生活的场景。乡村电气化的推广应用,让水上人家足不出“水”,就过上了好日子,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水”道。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徐州地区农村低压电网升级改造,总计投资约35.5亿元,偏远地区供电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乘上快艇,穿梭在微山湖水路里,如果不是旁边一排排忽隐忽现的高压电线带路,人们很容易迷失在这片遮天蔽日的芦苇荡里。一个转弯,豁然开朗,一排排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别墅”立在水面上。这里就是七棵树。
供稿:国网徐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