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小康故事 | 一座绿岛
2021-06-23 12:38:00  
1
听新闻

2020年5月的一天,69岁的朱秀明正在忙碌着,准备出趟门。

按照原计划,第二天一早,他就要赶往外地,看望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外孙,本该在家收拾行李的他却早早收拾完毕,准备先出趟门。老伴儿埋怨他一把年纪还不消停。“在供电上忙了一辈子,退休这么久,看见新建线路还要去指指点点。”

朱秀明是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也是全国劳模,退休前负责电网建设。这次出远门,他要去看一个“老兄弟”。

3个小时后,朱秀明搭乘汽渡来到扬中市雷公岛。他看见了心心念念的“老兄弟”——一座歪歪扭扭的铁塔。还不太会操作手机的他让同行的人把铁塔拍下,“一会儿发到我微信里,我要让我女儿帮忙打成照片。”

半小时后,他回到自己家中,说起了当年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9天

1950年,扬中全县只有一台175千瓦的直流发电机,装在县政府旁边,勉强晚上点亮灯。十年过去了,到1960年,扬中也仅有一台柴油发电机,只能供县政府机关附近的几百户人家夜晚照明使用。我一直到十几岁,都没有用电的概念,也不知道自己会干这一行。

1985年的扬中,还是荒岛一座,四面不通路,岛内的居民想要出岛,要起早乘坐出江的轮渡。轮渡一天两班,碰上运气不好的大雾天,在港口耽搁半天却无功而返是常事。

这种情况下,扬中远远谈不上能用上电,是名副其实的“电力孤岛”。

“当时拉闸限电几乎每家都有,家家户户配上煤油灯,几家村办厂,都是大半人工,想要配台柴油发电机,又没地方筹钱。”朱秀明坐在椅子上,眼睛里闪烁着当时的回忆。

而比起曾经的供电贫瘠,曾任职于扬中县供电局工程建设部的朱秀明对另一件事印象深刻:“1984年2月17号,怪天气,扬中大雪3天,零下16℃,雪到膝盖。”

如今翻阅《扬中地方电力志》,对于那场大雪,只留下短短一笔:“2月17-26日,扬中遭遇特大雪灾,全县失电,10千伏杆塔断线达43%。”

而后面那句“奋战9天,全县恢复供电”,朱秀明作为亲历者,即使过去了40多年,依然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没有机械,没有吊车,杆子全部靠人在雪地里扛,我脚上被冻伤了,到现在还有疤。我们当时在大雪天里抢修9天9夜。很多工人都撑不住啊,我记得一个小伙子当时拉线到一半就晕了过去。”说到这里,朱秀明语言渐渐激动。

奋战9天9夜后,朱秀明和同事们终于恢复了扬中的供电。同年,朱秀明和同事完成了扬中第一条跨江电缆的架设,就是雷公岛上那座歪歪扭扭的铁塔。

“所以就特别亲切,看见它,就像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朱秀明没有忍住,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睛。

募捐出的长江大桥

“就是这天,我当时还去参加通车的车队排演的。”朱秀明对着另一张老照片,说起了扬中发展的历史。

1994年,扬中第一座长江大桥,扬中市长江一桥正式竣工通车。和其他大桥不同的是,这座大桥由扬中居民自主筹款建造,总耗资1.12亿。“当时全市人每人无偿捐出一个月工资。”

凝结在这背后的,是无数扬中人对发展的盼望。

大桥通车结束了岛城几百年与外不通人烟的历史。同年3月,扬中被命名为“农村电气化标准示范县”,是镇江首家“电气示范县”。

电网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有生活的便利,也给许多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当时全国各地都在搞基建,搞基建就离不开电气设备,发展电气设备产业,成为扬中人发掘到的第一座金矿。”可生产电气设备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于是“电气专家”朱秀明走马上任,成为了扬中第一批“电气工程师”。

朱秀明(中)当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当时有好多厂家老板,还没下班就蹲守在我们公司门口,我一出来就把我拉到他们厂子里面去,指导工作。”依托标准化示范县的建设经验,朱秀明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有贴近全国先进的生产标准。

“周末工程师”的走马上任,成为了小岛出产电气产品的质量保证,2000年,扬中生产电气产品的厂家多达358家,全国80%以上的桥架母线和开关柜,都是出产于扬中。“中国电气岛”的名声不胫而走,周末乘坐汽车过桥去扬中“踩点”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小岛通车,让扬中人走出去,而腾飞的电气产业,则让扬中人真正“富起来”。

“不用电”的公园

“那个滨江公园我也常去,沿着江边走一圈,就当散步了。”提起滨江公园,朱秀明还是疑惑不解:“不过附近转了一圈,也没看见有线路接进来,不知道怎么用的电。”

滨江公园,顾名思义,建造在扬中市三茅镇的夹江处,整座公园能源完全由清洁能源供应,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公园”。

黑油油的光伏板在扬中已不稀奇,在整整齐齐的“小别墅”的楼顶,几乎家家户户都装着光伏板。但光伏发电,在3年前的扬中市,还是个新鲜物什。

一切还要从2017年说起。

2017年9月,扬中举办第一届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依托扬中岛内完备的电气产业链,开始绿色能源岛建设计划。此后,扬中市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十分之一的用户都装上了光伏发电。

清洁能源不断提高的同时,从全电养殖到零碳公园,再到基于大数据的“节能大楼”,现代能源技术切实改变了岛城的生活方式。

河豚全电化养殖基地

2019年10月,第二届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国际能源互联网论坛在扬中成功举办。

2020年,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20》中,扬中在全国城市里以140.28分排名第8,同时,扬中还入选中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

从“电力孤岛”到“电气强岛”,从“电气强岛”到“能源绿岛”。从一基歪歪扭扭的铁塔,到集资建造的大桥,再到随处可见的洋房上的光伏板,电力能源的发展印证着扬中人“自强不息”的发展精神。

而今的扬中,正向着“碳中和”的目标昂首迈进,绿意铺就的小康生活正缓缓呈现。

供稿:黄楠(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

标签:
责编:张秋静 崔欣